視頻點播
如何提升全民醫療保健水準?

上傳時間:2014年12月17日 00:12:00

播放次數:1395次

視頻介紹


澳門回歸後,在中央政府支持下,澳門經濟高速發展。統計顯示,特區政府的財政儲備由回歸時的130億澳門元,增長到如今的近5000億元。政府把經濟發展的成果轉化為社會福利讓全體市民分享,于2008年提出由“社會保障基金”和“社會援助”組成的雙層式社會保障制度,前者涵蓋養老金、殘疾撫恤金、疾病津貼、失業津貼等,後者包括經濟援助、緊急援助金、災難性援助金等弱勢家庭特別援助。目前,這一保障體系已初步建成。

    澳門有非常好的基層醫療系統,特區政府致力為市民提供全面的醫療服務,令市民能夠負擔醫療費用。而澳門的人均壽命在西太平洋區37個國家與地區中是最高的。在保障婦女健康上則保持一項非常好的記錄,包括所有的孕產婦可在醫院生產,99%的孕產婦可享有完善的醫院服務,嬰兒死亡率非常低。現在的澳門,每5平方公里就有一個衛生中心,市民在衛生中心看病和取藥全部免費。2013年澳門特區居民預期壽命為男女平均82.3歲,較1999年澳門回歸時大幅增長,居世界前列。

    但是另一方面,澳門的醫療體系仍然受人詬病。隨著本澳人口的增加,原來的公共衛生系統已不勝負荷,公共醫療輪候時間長,使得看病難始終是澳門人的一個老問題。此外,醫療人才的缺乏也無法為公眾提供及時、有效和具質素的醫療服務。

    候任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未上任就已躊躇滿志,他承諾五年內會改善醫療體系,尤其是醫院建設方面,已邀請山頂醫院某位在微創方面的“名醫”作為其未來司長辦公室顧問,負責籌建新醫院的工作。“有醫院,但沒有專業醫生有何用?”候任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自己提出了設問。為解決專科醫生數量不足的問題,將研究籌設“專科醫生培訓學院”。並希望提供良好的薪酬待遇,吸引優秀醫療人員來澳工作。

    如何提升全民的醫療保健?澳門的醫療體系應該如何改善?未來五年要達到什麼樣的水準,醫療建設才可稱得上是光輝的?如何因應社會人口和結構的變化,優化各類型的醫療護理服務?澳門有沒有必要和條件實施全民性的免費醫療福利政策?

 直播熱線
《澳門開講》每晚七時至八時直播,您可以撥打熱線電話  28789192   現場主持及嘉賓交流互動,發表您的意見。

相關視頻